大腸的構造與功能
大腸是由結腸和直腸所形成的一條長且有力的管子。結腸與直腸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它們共同將食物中的營養分吸收及貯存廢物直到移除至身體外。
結腸是指大腸的前6英呎部分,而直腸則是末段8~10英吋部分。
結腸是脊椎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 是大腸的主要部分。在人類,結腸可分為4個部分。
升結腸,盲腸向上的延續,移行於橫結腸,在腹腔的左側,全長約12.5厘米。
橫結腸,前接升結腸,後續降結腸,長約50厘米。
降結腸,上接橫結腸,下續乙狀結腸,在腹腔的右側。長約20厘米。
乙狀結腸,位於左髂窩,為S形彎曲,移行於直腸,長40-45厘米。
大腸是人體排除體內各種致病代謝物和毒素等等廢物的重要管道,經常及徹底排除體內廢物是維持身體健康及保持青春活力的關鍵,也是維持適當體重和令肌膚透皙無瑕之道。
然而,許多人卻忽略了箇中的重要性,以致沒有好好關注腸道的健康。可別以為每日排便正常,沒有宿便或便秘問題,大腸必然健康無恙。其實,即使是排便正常的人士,結腸也會受污染。起居飲食不當、身心飽受壓力、經常久坐等等不良因素都足以影響身體的消化功能,導致結腸佈滿毒素。當食物經過腸道時,少量殘留的食物會逐漸腐壞,並且依附在腸壁上,這些殘羹會長年累月地集結,並沿著結腸而形成頑固不化的粘液狀菌斑,即使是排便正常者也難以避免。這些膠黏的物質會一層一層地積結在小腸和結腸內,導致結腸變窄,阻礙營養的吸收過程。排泄物一旦久留在結腸內,結腸就會佈滿毒素,繼而把毒素釋散至血液中。根據研究顯示,一般人的結腸內平均積存多達6公斤的硬化排泄物,而這些硬化的廢物更成為各種害菌滋生的溫床。
這是一般人士通過特殊清腸所排出的宿便,真是令人驚愕不已!可有想過也許我們體內積存著如此恐怖髒物?
“死亡結局始於結腸”- Dr. Bernard Jensen 的這句名言,正好說明了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此外,英國醫藥協會也發現,逾179種疾病的起因與結腸有關。到底原因何在?
《考える腸ダマされる脳 ボケない脳は腸がつくる!》(腸道好,創造不痴呆的腦)作者藤田紘一郎為人類綜合科學大學教授,專門研究免疫學與傳染病學。他認為人同時具有大腦與腸腦兩個腦,就連人類的感情也深受腸腦影響,因此只要能夠鍛鍊腸腦,不但大腦也會思考清晰,許多病痛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消失了。
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進而損及其他重要器官。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引發致癌物在體內累積,引發各種癌症。
積存宿便、便秘、排便不正常者的腸道會有變形的狀況,甚至因為內容物“過重”而有下垂的現象。這可能導致腸道墜落在其它器官上如子宮、膀胱等,引發如頻尿、失禁、月經期亂、不孕…等後遺症。
淋巴系統遍佈人體全身,其主要功能就是能抵禦細菌排除毒素,然後經由人體的排泄器官如汗腺、腸道、腎臟等將毒素排出體外,而有超過70%的淋巴系統是分佈於腸道周圍。如腸道積滿了毒素並且沒有及時清理,那毒素就會漸漸再次經由淋巴系統滲入人體的各部位,並且進行周而復始的中毒循環,在醫學上這稱為:自體中毒,許多的疾病都是源自於此。
現在,你可深切了解到為何Dr. Bernard Jensen 會說:死亡結局始於結腸!由此可知,保持結腸清潔及運作正常便是首要的身體保健之道了。
唯有排清結腸內的積垢,才能真正享受健康人生。
如何清理結腸?
大多數人會選擇簡單的方法,靠服食通便劑或輕瀉劑以達到結腸效果。然而,通便劑排除廢物不僅絕非改善結腸健康之道,過量使用通便劑反而會導致結腸肌肉鬆弛及結腸壁變薄。長期服用還會引致對此藥劑的依賴,甚至導致結腸穿孔。由於結腸內的積垢已深陷於腸壁和腸道的“腔袋”內,故必須有效地予以清除及排出體外,以免對消化系統造成破壞。
要取得周全的清腸效果,可借助益生菌和酵素之力。益生菌是生存於結腸和小腸內的益菌,也是人體抵抗潛在有害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人體的腸道中寄居著超過四百種不同菌系的益菌。這些不同種類的益菌會組合成一支軍隊,力抗致病的害菌、酵母、真菌和寄生蟲。
以乳酸菌所組成的益生菌,能對結腸產生各種效益。譬如 :它能深入腸道的“腔袋”,清除腸內的積垢,解除習慣性便秘;能改善結腸菌群量,抑制害菌的生長。它也能穩定腸道菌相,並去除腸內病菌,與此同時產生抗菌物質及增強宿主免疫力,以維持腸道表面保護層的完整免疫調節作用。益生菌可以降低腸道酸鹼值,與致病菌競爭,在腸道上皮細胞附著及形成屏壁作用。乳酸菌所分泌的乳酸及醋酸,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當乳酸菌在腸道佔優勢時,病菌不容易在腸道增殖,比較不容易罹患腸炎等腸道疾病。
經由以上種種作用,達至改善腸道的健康,將積滿害菌毒素的宿便排出體外,並使腸道環境回復正常的運作。然而,並非每一種菌系的乳酸菌都具有上述功效。所以,在服用益生菌產品時,必須格外留意產品所含菌系以及其活性。有幾種乳酸菌是經獲證實能改善腸道健康和解決結腸積垢問題的菌系,如:比菲得氏乳酸菌、嗜酸乳桿菌、芽胞乳酸菌等等。但還有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益生菌在經過胃酸膽鹼後,幾乎會被摧毀盡殆,所以必須確保其活性穩定並且能安全抵達腸道,這樣才能從中獲益。
還有另一種營養素對於人體結腸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酵素。酵素能促進消化,使食物能充分消化並被人體吸收。它也有助於改善腸道蠕動的狀況,從而改善便秘,而其消炎作用也能舒緩腸道發炎的問題。酵素是生命的泉源,缺乏酵素足以引致多種健康問題。
以下的飲食內容與飲食方式容易造成腸道功能不佳,想要保衛腸道,這些事情不要做:
- 禁令一:吃太快。
- 生活步調的快速讓人連吃東西也草草了事,囫圇吞棗的結果,食物很難完整被消化,未消化完的食物停留在腸道發酵,毒素因此而來,想要清潔腸道,第一步就是充分的咀嚼食物。
- 禁令二:忌生冷。
- 人體的腸胃需要暖的環境,當吃進生冷食物會讓腸胃處於氣血不足的狀態,造成冬眠般的效果,因而減緩腸胃道的蠕動。許多人喜歡早上喝蔬果汁或精力湯,也算生冷飲食,建議可以加些堅果類下去打;或是改用經過科學萃取的粉狀精力湯,加上一兩種蔬果下去打,方便又營養充分。
- 禁令三:忌忍便。
- 當忍住便意的時候,身體會不斷的吸收毒素,並且將這些毒素帶入血液。而許多研究也顯示,腸道毒素與健康問題關係密切,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美國健康期刊》也都有報導指出,科學研究顯示,腸道問題更與乳房疾病相關,有便秘、排便困難、排便次數少的女性較易罹患乳癌。
- 禁令四:吃飯時大量喝水。
- 吃飯時飲用大量的液體會稀釋掉消化液與消化酵素,當胃酸被稀釋,胃部會誤以為消化工作已經完成,過早把食物推往小腸,但小腸並無法代替胃部的消化工作,也是食物消化不完全的原因。建議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不要大量飲用水分。
- 水分:水分可以讓人體新陳代謝變好,身體毒素、廢物都要靠水分排除,就像洗衣服除了洗衣粉幫助溶解污垢,沒有水是無法把髒污帶走的道理是一樣的,想要清宿便、腸毒,第一不可缺少的就是水分。
- 乳酸菌:腸道要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與腸道的菌叢生態很有關,當腸道害菌較多就容易發生像是便秘、腹瀉等種種腸胃道問題,所以別忘了補充乳酸菌來增加腸道好菌。
- 纖維素:人體容易有宿便的殘存與食物是否完全被消化與糞便體積是否足夠都有關聯,當大腸內有足夠的糞便就會刺激便意產生,纖維素是糞便體積的重要成分,需要攝取充分纖維素才能排便順利。
- 酵素:綜合性酵素可以幫助蛋白質、脂肪的消化,也是人體新陳代謝必須的元素,當人體代謝正常,毒素就不易累積;此外,酵素還有一個相當大的作用,就是啟動人體自然排毒的機制,對於已經積存在體內的毒素也可以幫助排除。
-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新陳代謝作用重要的輔酶,可以幫助毒素廢物排除;另外,當腸道吸收的毒素到肝臟解毒的時候,會造成肝細胞的損傷,而B群對於肝細胞有修復功能,也是排毒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死亡結局始於結腸”,而健康與長壽也同樣始於結腸。確保消化系統運作正常,結腸清潔不受污染,正是邁向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緊張的時候,是否總是覺得腸胃不太舒服?這是因為紓緩大腦緊張的情緒,其實是腸的工作。根據日本九州大學醫學系須藤信行教授的研究顯示,緊張壓力大的時候,腸內細菌的皮質酮會大量減少,主要是受壓力影響。
腸與腎臟,都是器官當中稱為「多忙」的器官,擁有多項功能與任務,老化速度也比其他器官快。因此如果能夠減緩腸道的老化速度,整個人都會跟著年輕起來,抗老就不是難事。 飲食習慣是常攝取高熱量高油脂,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的自由基,就會像生鏽一樣使得皮膚變差、色斑顏色加重,皺紋也會加深,平時該多注意飲食狀況。增加自由基的最大兇手就是食品添加物。超市、便利商店所陳列的加工食品大多含有食品添加物,山梨酸是常被使用的防腐劑之一,可見於香腸、起司、麵包等。 植物生化素,又稱植物化學成分(phytochemical),是能影響人身體健康的營養素,例如β-胡蘿蔔素就是一個例子。植物生化素能讓人長壽健康,通常顏色與氣味強烈的蔬果多含有大量的植物生化素,像是蔥、蒜、生薑、牛蒡、青椒等。蔬果只要經過水煮,這些植物生化素就會溶出,所以不妨把這些蔬果煮成蔬果味噌湯,就可以增加腸道內的好菌。另外腦中的傳遞物質多巴胺與血清素也會增加,還有防止失智的功效。